洛阳龙门石窟旅游攻略
洛阳龙门石窟参观路线
总路线:
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白园西山石窟:北门---禹王池---潜溪寺---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南门
东山石窟:
南门---擂鼓台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观音像龛---西方净土变龛---看经寺---二莲花洞---四雁洞---北门
香山寺:
南步游道---莲花池---钟楼、鼓楼---天王殿---罗汉殿---石楼---九老堂---观景台---大雄宝殿---乾隆御碑亭---蒋宋别墅---撞钟(钟、鼓楼观景台留影)---从后门经东山宾馆进入白园
白园:
南大门进---南诗廊---琵琶峰---北诗廊---道诗书屋---乐天堂---青谷---正门
洛阳龙门石窟开放时间
旺季:04月01日-10月07日开放时间:07:30-22:00
10月08日-10月31日07:30-18:00
淡季:02月01日-03月31日开放时间:08:00-18:00
11月01日-次年01月31日08:00-17:30
洛阳龙门石窟景点交通
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可从洛阳火车站乘81路公交车前往,车程约40分钟。
还有从市区其他地方坐53路、81路和60路也可以到达。龙门石窟与少林寺之间也有对开的班车。
洛阳龙门石窟主要景观
潜溪寺
宾阳洞
万佛洞
莲花洞
奉先寺
古阳洞
药方洞
老龙洞
惠简洞
看经寺
香山寺
白园
碑刻题记
蒋宋别墅
擂鼓台三洞
摩崖三佛龛
洛阳龙门石窟必观景点
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凡是到过龙门石窟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奉先寺位于西山南部半山腰间,后代称九间房。奉先寺在开窟造像时,别具匠心,一反常规,不采取全部开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浩然大气。摩崖像龛南北宽36米,东西进深40.70米,为一巨型露天窟龛。
莲花洞
莲花洞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以北,又名伊阙洞。开凿于北魏晚期,因窟顶浮雕有一朵美丽的大莲花而得名,是利用天然溶洞开凿的洞窟。
该洞一佛二弟子均呈立姿,为释迦牟尼率二弟子游说讲经之像,大弟子迦叶手握锡杖,身着厚重宽大的袈裟,似经过艰辛岁月的长途跋涉。左右菩萨头戴莲花宝冠,姿态优美。
南壁上方有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刻工精细,造型生动。下层第二龛内有两幅精美的佛传故事,上有飞天起舞。
窟外门楣处刻有火焰纹,中刻一兽形铺首,雕工精湛。左上方有明代巡按河南等处监察御史赵岩题“伊厥”二字。
莲花洞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释迦牟尼像,高5。10米,与其它佛像不同的是,佛像为立像,身着袈裟,似为释迦牟尼佛不远万里,一路风尘,从遥远的印度来到中国弘传佛教。两侧浅浮雕众位弟子,迦叶、阿难随侍左右,亦步亦趋,迦叶手执锡杖(惜头面部已被盗去),阿难致礼肃立。菩萨像清秀华丽,仿佛显现着佛陀世界的庄严和繁荣。
在洞窟两壁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佛龛,布局或层次分明,或错落有致,龛额构图精美,既有尖拱、楣拱、屋檐拱,又有璎珞、帷幕、流苏,还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变化多端。穹窿顶上,雕有一朵硕大精美的莲花,高浮雕的手法使3米有余的莲花在洞内更显醒目,围绕莲花,还有6个手捧果品、迎风飞翔的大型飞天浮雕,婀娜多姿,生动传神,而天衣、云彩随着天女的舞动,如随着音乐的旋律在翻飞,飘扬,使整个藻井一改以前的宁静幽深,而变得灵动起来。
精美的雕像,诸如佛、弟子、菩萨、力士、飞天、圣僧、供养人等,林林总总,美不胜收,徜徉其间,倍觉佛国景象。窟顶的莲花,美央绝伦,生动逼真,精细繁缛的文饰雕刻使整个洞窟充满典雅、祥和的气氛。佛教石窟窟顶藻井多是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精美的莲花雕刻在石窟中还是罕见的。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
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托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
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我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
擂鼓台北洞
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
密宗属于中国佛教的派别之一,它源于印度,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以后,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后一个派别,密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弘扬,乃至远播日本、朝鲜,还有密宗领袖和他们的宗教活动,都和洛阳及龙门石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
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
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像高1.9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
古阳洞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开凿于北魏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它是时代延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也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为集中的洞窟。
洞内小窟十分,精巧富丽,是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洞内的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
古阳洞洞内四壁及窟顶雕刻各式佛龛,多达1000余个,碑刻题记800多品,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洞内正壁造一佛二菩萨,主佛高肉髻,面相长圆,身躯较为瘦削,着褒衣博带式袈裟,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方座上。胁侍菩萨像头戴宝冠,面容清秀,表情文静端庄,姿态优美。
古阳洞内四壁及窟顶佛龛琳琅满目,龛楣、背光等处的雕刻精细繁缛,所表现出的礼佛场面、建筑式样及龛楣装饰等图案纹样极富于变化,完美地展现了当时绘画和雕刻技巧的高超水平。
古阳洞内碑刻题记近千品,是中国石窟保存造像铭最多的一座石窟,闻名宇内的魏碑作品“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于古阳洞,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堪称魏碑精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青睐。清代康有为在对龙门二十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之后,认为它有十美:“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予以极高的评价。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